励志网_励志名言名人名言大全_励志电影歌曲排行_经典语录语句

让通识教育绽放朵朵时代之花

经典美文 2022-12-310 lz01

  大学是与经典做伴的“修身”宝地。如何让学生在四年里通古今、通中外、通文理、通知行,完成从读教材到读经典、从学做题到学做人、从我的人生别人做主到我的人生自己做主转型?武汉大学给出答案:这不仅需要专业教育,更需要通识教育。(12月12日《光明日报》)

  通识教育,并非指培养文理专业领域都有所涉猎的人才,尚无一个统一规范的定义和内涵。但无论如何定义,其终极目的是使学生兼备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把学生培养成心智健全、人格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或可称之为“全人教育”。这对于学生化育人格、滋养心智、规范行为,无疑善莫大焉。

  近年来,不少高校对此进行了实践探索。如武大通识教育以“成人教育统领成才教育”为理念,通识教育课程各有侧重地贯穿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中国精神,涵养“博”与“雅”的君子品格。复旦大学的“复旦通识月”,通过讲座、沙龙、圆桌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树立对学术的敬畏和热爱,并联合抖音推出一系列“复旦通识公开课”。这些有益有效做法,既夯实了专业教育的根基,又培育了学生的人文情怀与全面素养。同时也要看到,通识教育背后,存在着诸种矛盾与问题。

  教育的根本追求是“育人”而非“制器”,但一段时间来,一定程度上,高等教育打造职业性“匠人”的色彩愈来愈浓,人本理念、以文化人则相对有所减弱。而通识教育恰恰是对片面的专业教育的矫正,是人文精神和文化担当的回归,现实中必然形成强烈的理念交锋和价值对冲,需要高教办学者的胸怀和勇气,来推动作为。同时通识教育没有一定之规,通识教育的模式、途径、评价等需要不断创新实践,建立适合校情特色的制度体系,这是必要之举。

  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到,高校配置的师资本身是专才教育的结果,进行通识教育存在“天生”缺陷。若不能科学处理大量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的设置冲突,以及改变教学方法的“填鸭式”等问题,势必会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再一点就是,存在与基础教育衔接的断层。现在中学阶段主要还是冲着升学目标,通识教育的基础明显薄弱。进入大学之后,学生功底明显不足,通识教育的准备要提前至中学阶段。尤其是,通识教育是慢效之用、“无用之用”,不会在短时间有明显成效,这对教学管理的制度设计,教育教学的智慧、毅力和信心,也是不小考验。

  事实上,我国大学通识教育曾有着可圈可点的历史辉煌。京师大学堂成立之初就把“造就通才”定为办学要旨,民国时期“养成硕学闳才”的大学育人理念更贯穿办学过程,所以不难理解民国战乱频仍,却盛产年轻而有影响的学术大师。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沿袭苏联的专业教育模式,上世纪80年代后期重倡通识教育并对其纠偏,90年代中期又提出“文化素质教育”,近些年来,国内各大知名高校又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宽广的文化视野,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努力,但仍任重道远。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有句话,“要使人尽善尽美,只须使他成为一个会爱、会感受的生命,也就是说,通过情感使理性达到完美”。当前,通识教育在文化育人、立德树人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当下,全民阅读蓬勃开展,这为通识教育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当年,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师吴宓力主“昌明国粹,融化新知”,迄今仍可获得启示。今天,期愿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医等学科专业的通识教育中,不断绽放通识教育的时代之花。(王志军)

    
本文链接:http://www.lzmyw.cn/jingdianmeiwen/97985.html
励志教育  高三励志  家庭教育  为人处世  感悟亲情  伤感日志  大学生励志  励志奖学金  作文大全  诗词名句  读后感  观后感  读书笔记  好词好句  祝福语  经典台词  个性签名

励志网 Copyright © 2023 lzmyw.cn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京ICP备130284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