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亭老师讲财管的语录精选80条
成功关键点及复习方法CPA的个人备考心得指导
这次CPA成绩出来后,我以389分的总分通过了中国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全部六门考试,是幸运女神对我特别的眷顾。人生,真的要有梦想,要勇于突破更要勇于坚持,在庆幸之余更为当初的坚持而欣慰。应网校邀请,我想将我的经历跟大家分享,不为别的,只是希望,奋斗在注会考试途中的勇士们在某一时刻能有一样的体会,便心满意足了。
我大学学的是统计学,2008年毕业的。由于专业工作不好找,我在家财务公司找了份会计助理的工作,主要工作是代理记账。我对会计的接触源自于我大学开始的炒股生涯,当时为了看懂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我选修了一门会计学基础。从那时候起我就开始半懂不懂的研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并指导我的股票买卖。除此之外,我对注会的了解不比大家更多一些。
我这次的成绩:会计66,审计63,财管64,税法63,经济法68,公司战略65,总分389。
我从2009年3月份准备CPA,准备时间大概6个整月,正式全力准备的时候是在报名后的那些日子里,除了上班时间,我主要就是看书。一下详细讲述:
一、我认为我成功的几个关键点
1、坚持,坚持,还是坚持。不抛弃,不放弃。
注会这一路走来,我发觉自己一直在低调的坚持着。从开始准备,到准备的全过程,一直到考完最后一门,我一直默默的低着头在坚持着。这一路走来,我感觉我很低调很踏实。正式准备开始不久,我做了网校梦想成真系列的一套模拟试卷,除了经济法以62分及格外,其他的从十几分到五十几分不等。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我花了整整3个小时考的会计这门课,一共只考了19分。但是我没有放弃,我默默的坚持下来了。我相信所有的人在准备的过程中都曾有过放弃的念头,至少我是的。放弃的念头不时干扰我的准备,是现实的压力使我不得不为之一搏。但是更多的是在准备的后期,经常想采取通过放弃某几门来确保其他各门的通过,最终我还是坚持下来了。考试的时候更需要坚持,我已不记得第一天考的是什么了,反正第一天我有两门没有做完就被强行收卷了,当时我也很失落,但是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心想付出那么多,放弃能对得起谁呢。至于考试的结果,就让上帝去安排吧。我尽力了就行了。
2、良好的心态对你的成功至关重要
我总感觉自己冥冥之中能一次通过这些考试,也就是这一种感觉使我在失落的时候不偏离正道。即使在第一天考试时间没把握好的情况下,我依然相信这种感觉。
3、自助者天助之
这一次我是一个幸运儿,这一点毋庸置疑。比如说,会计最后一道答题,如果我一开始判断失误的话,会计就一定无法通过。实际上,这道题我真的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是我也知道这与我当初的付出和坚持是分不开的。庆幸之余,我也感到好险。当初只要多偷一下懒,多泄一点气,可能我就没了今天的幸福。
4、兴趣是成功之母
由于我对上市公司年报分析的热衷和实践,我知道自己以后可以更科学的分析年报,躲开股票投资中的一个个陷阱,心中就莫名的兴奋。也许大家觉得很好笑,但是当时这一点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些东西我们也许不用搞得太懂,有用就是对的。一定要随时保持自己的兴趣,如果兴趣一天天消减,不妨停下脚步,想想为什么要考注会,做做能培养你兴趣的事情,比如我就是看看上市公司年报,看看股票。
5、良好的方法+十足的付出
说方法不重要的人,你千万不要相信他。说方法决定一切的人,你也千万不要相信他。不必追求十足完美的方法,在你复习的过程中能够自由运用,并让你能够取得成功的方法都是好方法。好比一个只会读死书的人,如果他通过了考试,读死书就是一个好方法。方法固然重要,你的付出才真正决定你能获得的回报。下面我将介绍我曾经复习过程中使用的方法。
二、关于复习方法
在所有的资料当中,教材是最重要的。搞懂了它们,你就拥有了通过注会考试大门的钥匙。少量的辅助资料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们将帮你加速搞懂教材。除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6本教材外,我还拥有一套网校梦想成真系列的模拟试卷。关于方法,我也是走过一些弯路的。刚开始的时候我没有选择听课,当时主要是手头没什么钱了。
第1遍:简读教材,做第一套模拟试卷。我的会计基础在前面已有介绍,刚开始的时候我没有选择听课,只是在报名时买了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教材,然后在买了一套网校的梦想成真系列的模拟试卷。由于各科之间关联很大,所以在备考的时候应当将相关的内容放在一起复习,但是此时一定要打足十二分的精神,要特别关注共同之中的不同。这一遍进行的比较快,搞下来自己总体有了一种高屋建瓴的感觉,当然在第一轮模拟当中也找到了被虐的快感,并找准了自己的起点。
第2遍:精读教材,同时将第二、三和四套试卷分解为各个专题,力求用好每一道题。精读一章,吃透一章的习题。个人感觉这是复习过程当中最困难的时候,成与败都与这一阶段直接相关。此时一定要在以下两点找到一个平衡点:必须吃透书本的精髓和60分就可以通过考试的矛盾。其实这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这一遍必须吃透。光看书是不够的,必须做一些习题。只做习题也是不对的,一定要明白做题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搞懂教材。这一阶段不要为了做题而做题,追求做精做好。这一段时间将近两个月。
第3遍:由于一直处于自学状态,再加上时间比较紧,前两遍下来我的知识体系还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这个时候我想通了,既然付出了这么多,就一定要拿下这场考试。我开始疯狂的听网校的课。此时离考试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这个时候我开始有意识的请假,几乎用上了每天的全部时间,有时候感觉自己处于一种几乎疯狂的状态。这主要是我前期舍不得投入造成的后果,所以大家既然准备参与这场战斗,就一定要从长计议,眼光放长远一些。也许高投入才能带来高产出。当然我此时听课也有我自己的优势,我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在老师讲课的`时候,我已经能够主动的进行选择性消化和吸收,这一点可能是我的优势。但是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也不是必须经历的。
通过听课,我的知识成为了一个体系。由于时间比较紧,我基本上没有对老师进行选择,不过还是感觉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授课特点,所有的良师都是相对于你自己而言的。而每个人应当选择适合自己的良师。拿会计来举例子,有人说,得会计者得注会。我觉得这话很真。去年会计有两位老师——徐经长老师和魏红元老师,徐经长老师讲的很详细,其实非常适合一般人的学习,但是我学的时候我已经进入了考试的冲刺阶段,魏红元老师讲课更注重从整体上把握,重点关注更多一些,这非常适合我当时的学习状况。审计是杨闻萍老师,我蛮喜欢她的课。她让我从审计的大门外直接跨进了审计的大门。财管我听的是徐经长老师的课,对于以前没有学过财务管理的我来说,我非常喜欢徐老师的授课风格,当然时间花的稍微多一些,但是理解也更深一些。听课前,在论坛上听说陈华亭老师是这门课的泰斗,只是当时我们都没有机会。税法听的是叶青老师的课,经济法听的是游文丽老师的课,这两门课个人感觉不是太难,只要认真听过课看过书的考友,应该都没有什么问题。
特别想提的是战略风险管理的杭建平老师,由于是第一次考战略风险管理,市面上的资料并不多。杭建平老师不仅讲课深入浅出,是我喜欢的风格。而且让我们学以致用,自己整理出很多的案例放到论坛上让我们练习。其实说老实话,战略风险管理我没考好,一般人都有时间剩余,我最后一道答题还没做完。但是这种练习不但巩固了我们的学习,而且更重要的让我们一直保持很高的学习兴趣。
有时候想起来,有些牛人也许通过自学就能通过考试。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人,听听老师讲课还是一条不错的捷径。你自己单独学会遇到一些过不去的坎,但可能在老师那里早已经见怪不怪了。他们轻轻的一点拨,你就可能茅塞顿开,当然了,这一切都看自己的观点和选择。
第4遍:在第三遍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做第五、六套模拟试卷。此时应当严格的按照考试时间来进行,目的一方面是检查自己的水平,另一方面是查漏补缺。对于做对的题目,稍微关注一下就可以了,对于做错的题目,一定要花一定的心血关注相关的书本内容。记住,做题的目的一定要反馈到教材上来。说心里话,我当时大部分在50分和做不完的痛苦中,新制度的注会考试的确比想象中要容易一点。
考试前,我基本上不看书了,尽量的放松状态。当然没事做的时候翻翻书,看一看要记忆的一些死东西。大家也许已经看到,整个复习过程中我基本上没有强调记忆。这与这次的注会考试第一名方科的方法是有区别的。原因就是因为方科是学文科的,而我是学理科的。理解来的东西才能被我真正接受。所以说,不管是谁介绍的方法,大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至于临时抱佛脚有没有一定的效果,时间过去这么久,我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但有一点我还可以和大家分享,可能一部分考友和我一样,参加考试的时候会出现失眠的状况。一方面,即使你失眠了,考试的时候也不要太在意。另一方面,睡前你可以适当的喝一些比较好的红酒,应该有助于你的睡眠,至少能保证你5个小时的睡眠,如果你身体状况还可以的话,这已经足够你应付考试了。
后叙:现在我已经在一家中小会计事务所工作,由于真正的注会人才并不多,公司领导很器重我,工资涨得也快。更主要的是,由于我的理论基础和工作经验,公司就等着我带领团队的日子到来,个人觉得考注会是值得的。
在此祝福每一位奋斗在注会路上的考友,祝大家马到成功!我已经报名参加综合阶段的考试了,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一起交流,一起切磋。
关于考CPA的心得
一、给自己一个理由
对于我来说,做好一件事需要一个理由,一个可以让自己为之奋斗的理由。
作为会计学专业的我,下定决心毕业后先直接工作,要让自己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有更多的筹码,我选择了注册会计师考试。
有了动机,就有了奋斗的力量。
二、我的复习安排
第一阶段:通读教材
4月拿到新教材后,开始了第一次通读教材,并且适当的做了配套练习。这一次,我只做简单的题目,所有的综合性题目,我全部跳过。
第二阶段:网校基础课程学习
6月起,我开始了网校的学习。所有的基础课我都听了(因为时间比较紧张,我将语速调到了2倍,遇到难点,就将语速调至1.5倍,以保证快速听完课程)。网校的老师讲得很系统,这样帮助我快速抓到重点。我听课选择的老师主要是:
会计——徐经长;
审计——杨闻萍;
税法——叶青;
财管——陈华亭;
这次听课期间,我每听完一章,就做一章的练习,包括前面没做的综合题。
第三阶段:网校习题班学习
7月底,我开始集中做练习题。我每个科目都只买了一本练习册。但是每本练习册我都做了好几次。
边听习题班,我会找出自己还不是很熟练的知识点,集中突破。
第四阶段:查漏补缺&背诵
会计、财管、审计:对于比较难的知识点,我会把相关知识点归纳在一起复习。(比如:合并报表;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合并报表都有相关知识点。)
税法、经济法:一遍一遍不断的记忆。
三、各科
会计、财管:我比较喜欢做题,不喜欢也不擅长死记硬背,所以在准备注会考试时,做会计、财管的题目竟然也成为相对轻松和愉快的事情,当然这是相对于背经济法、税法、审计的痛苦来讲。
做题、做题、做题。复习这两门,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不停做题。我大概将参考书做了3至5次。熟悉题型、提高速度、完善记忆。我不认为每科都买很多本是很好的选择,选本最适合自己的,从头到尾多做几次,效果更好。
审计:刚开始看这科,让我很无语。看了两次后,还不清楚审计的过程到底是什么。所以不停重复,不停归纳知识点。从量变到质变是需要时间的,几次重复过后,思路就清晰了不少。
审计的'问答题比较难回答,因为它的答案不像会计和财管那么直接、唯一。做题目后,我会好好研究“标准”答案,看人家答题思路怎样,跟着学。来
税法、经济法:一遍一遍不断的记忆。我在最后一个月,每天早上都会用2小时的时间轮流记忆这两科的知识点。
每个人适合的方法都不一样,但我相信有一点是相似的,那就是用心和毅力。祝愿正在以及即将参加注会考试的朋友都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文言文复习方法指导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文言文专项复习方法指导
(一)语境推断
文言文实词含义丰富,大多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要想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理解,需要我们借助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
如2006年天津卷考查的是“南迫洛阳”一句中“迫”字的含义。审视该句语境“今河内带河为国,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可以看出,“南迫洛阳”一句是交代“河内”的地理位置,所以“迫”解释为“逼近”更符合上下文意。据此可以推断,该题A项的解释是不合语境的,因为“逼迫”的对象应为“人”,而该句中“迫”的对象是“物”(洛阳)。
又如2005年重庆高考(课程)试题中考查“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中“质”字的含义,从这一段的上下文来看是说那些富人不拥有“田籍”却要向百姓收税,由此看来“质”与质问之间显然没有什么关系,而应理解为“抵押”。
(二)巧借字形
中国汉字中多为会意字和形声字,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汉字的形旁来忖度实词的含义。
如2006年天津卷考查“有牧人御众之才”中“牧”的含义。该句中的“牧”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为“牛(泛指牲畜”,右为“人手中拿着一条鞭子”,把两者的意思联系起来,就是“放牧牲畜”;引申一下,对象如果是人,自然就是“统治,治理”之意了。所以该项的解释是正确的。
又如2004年全国高考试题甲卷要求解释“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这其中涉及对一个“籴”字的考查,而这个字对于大多数的考生而言都比较陌生。如果观察这个字的字形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个由“入”字和“米”字组成的会意字,故其本意应为“买进粮食”,与“粜”相对。
此外古汉语中的通假字绝大多数为形近通假,故而借助字形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通假字: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娶)(《孔雀东南飞》)
屈平既绌(黜)(《屈原列传》)
召有司案图。(按)(《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迁移联想
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趋于浅近,且贴近生活,贴近课本。因此,在揣测实词含义时可以迁移联想,从而对这些实词作出正确的援引解释。
如2006年四川高考试题考查“环堵之中”的“堵”的含义,联想到高中语文课文《促织》中有“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的句子,这里的“堵”,就是“墙”的意思。推断出所给选项“院子”的说法显然有误。
如2005年北京高考试题考查“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趸诛封”一句中“诛”字的含义,我们就可以联想到成语“口诛笔伐”中的“诛”是“讨伐、谴责”的意思,这样就不难推断出题干所说的“杀掉”是错误的。
如2001年全国高考试题要求解释“使老弱女子乘城”中“乘”的含义,联系高中课本第三册中《氓》一文中“乘彼?垣,以望复关”一句,这里的“乘”字应理解为“登上”,从而排除“巡视”这一错误选项。
(四)语法求解
所谓语法求解,即运用现代汉语的语法常识,通过判断其词性的方法对所给选项进行推断排除。
如2006年安徽高考试题中“资生之业,靡不毕书”一句中,考查“资”的含义,由语法结构可以看出“资生”一词应为动宾结构,“生”应为“资”的宾语,故这里解释为“资财”显然有误,应理解为“凭借、获取,本文指用来谋生的方法。”。
又如:2005年浙江高考试题“庭除甚芜。除:废弃”。从句子结构形式看“庭除”是句子的'主语,从而推断“除”是名词,解释为“废弃”显然有误。联系《苏武传》可知“除”是“台阶”的意思。
又如2004年湖北高考试题中考查“昌期少年,不闲吏事”一句中“闲”字的含义,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该句主语是“昌期”,后边有宾语是“吏事”,根据语法可以推断“闲”应该是一个动词,由此初步推断“空闲”这种解释有误,这里应理解为通假字,通“娴”,是熟悉的意思。
(五)妙用修辞
在古汉语中常常会出现“互文见义”、“同义词复用”等文言现象,故而我们可以依据这一特征,借助已知实词的含义推断未知实词的含义。
如1991年全国高考试题中要求解释“顽鲁者亦当矜怜”中“顽鲁”一词的含义,我们可以参照原文,找到与这句话相对应的句子“贤俊者自可赏爱”,从而可得出“顽鲁”是相对“贤俊”而言的,即“才德不出众,愚昧蠢笨”之意,而非“顽皮”、“固执”抑或“鲁莽”。
(六)引申推断
古汉语经历了一个由单音节词转变为多音节词,由一词一义演变为一词多义的过程,因而一个词的原始含义与其不断扩展、丰富后的引申义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如果我们知道其中一个义项,便可以据此推想到其他相关义项。
如2006年重庆高考试题考查“特拜陕西行台中丞”中“拜”的含义,所给选项解释为“拜:拜访”,首先考虑到“拜”原指“古人表示敬意的礼节”,后又引申出“行礼”、“拜谢”、“拜见”、“授予官职、任命”等含义,拜:用在表官职的名词前面,一般讲为“授职、任命”,故而此处讲为“授职、任命”。
又如2003年全国高考考查“务”字的含义,而这个词有多种理解,如“事务、务必、从事、致力等”,如高中第六册书《报任安书》中“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一句中,“务”解释为“事情、事务”,而就2003年全国高考所考文本来看,说的是“太宗初即位”想要整顿政务,故这里可以由“事情、事务”引申为“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