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诚勿扰》的一个初吻想起……
从《非诚勿扰》的一个初吻想起……
作者:海之韵
江苏电视台播出的《非诚勿扰》我几乎每期都看。它虽说是一个相亲的栏目,也是一个人生的舞台。在这里,你能够通过台上男女嘉宾相亲的过程中看到他(她)们的学识才华、兴趣爱好;看到他(她)们对爱情婚姻的理解和追求;看到他(她)们人性中的真善美。
2013年2月2日播出的《非诚勿扰》,其中有一段男女嘉宾初吻的视频很精彩,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当时,上台相亲的男嘉宾叫吴翔达,是个美籍华人,今年23岁,目前就读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生。他选择的心动女生是那个总是被喊错名字的铁祚庥(tiezuoxiu),她今年30岁,职业为博士兼高校科研助理。一开始,铁祚庥获知吴翔达年龄才23岁,考虑年龄差距太大,她早早就把灯给灭了。
从播放男嘉宾的VCR中知道,吴翔达从小在美国读书,且学习非常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吴翔达志向高远,梦想成为一名外交官。因担心会被女嘉宾误认为“好学生往往是书呆子”,他特地在台上一展歌喉,演唱了邓丽君的歌曲,他的歌声博得女嘉宾和观众的掌声。
因为全身心投入在学习上,吴翔达坦言自己的感情经历还是一片空白,“连一场恋爱都没谈过,还没有初吻。”他在自己的VCR中设计自己的初吻是这样的:“我想象中的初吻啊,要在一个很浪漫的地方,月亮圆圆的时候,我可以放一点鞭炮的话呢就更好了。希望她是很好心,非常的体贴人家的女孩。”
为了圆男嘉宾这个梦想,主持人孟非在现场进行动员:“小伙子的初吻还没有着落,台上哪个好心的姐姐能配合一下,给这孩子一次完美的初吻?”本来是一句玩笑,而台上24位佳丽只有5号女嘉宾铁祚庥表示愿意帮助吴翔达完成他的初吻。
接下去的镜头出现了令人感动的两人拥吻的画面。
铁祚庥事后感慨说:“男嘉宾其实是个蛮可爱的小伙子,他真的很可爱……。其实我还是蛮抱歉的,因为就像黄菡老师刚才讲的,我并没有给她一个特别完美的初吻,其实我还是蛮抱歉的,然后第二个我想就是完蛋了,回家要给我妈骂了。”
朴素的语言,没有任何做作,看到女嘉宾双目含泪致歉的那一瞬间,每个人的心灵都被撞击了一下:为了使一个“蛮可爱的小伙子”快乐,铁祚庥没有左顾右盼,毅然向前还他一个初吻的梦想,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胆量?而她还为没能做得更好而感到遗憾,从她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品格的力量,看到人性的真善美,不愧是南开大学的才女,做出这般纯洁的爱来,她有母性的情怀。
令大家都意想不到的是:铁祚庥竟是吴翔达的心动女生。这似乎在预示着什么?为何吴翔达会选比他大7岁的她?这是否有命运的安排?这个意外而又浪漫的拥吻能否擦出异样的火花?
乐嘉老师说:“这接吻会产生某种魔力的,它将会影响和改变男嘉宾吴翔达的一生。”乐嘉老师善于通过对话观察人的内心活动,并擅长对性格的分析,他讲话往往能一针见血。他的点评我觉得很有道理,这使我联想到《忏悔录》里卢梭与华伦夫人那段不朽的恋情,这段非常充满传奇色彩的恋情改变了卢梭的一生,使他从一个碌碌无为的少年成为一个赫赫有名的哲学家、作家和作曲家。
卢梭第一次遇到华伦夫人时是在法国的安纳西,他当时才16岁,而华伦夫人已经26岁了,她虽已近中年,但还风韵十足,有一双柔情美丽的大蓝眼睛、光彩闪耀的肤色和动人心魄的胸部,这使得卢梭第一次见到她就对她无限钟情。
卢梭在《忏悔录》写道:“为什么我和华伦夫人第一次会面、第一次交谈、第一次凝视,就不仅令我对她无限钟情,而且产生了对她一种永不磨灭的完全的信赖?假使我对她的感情是真正出自爱情(至少看到我们交往史的人会认为是可疑的)那么,为什么这种爱情一产生,伴随着的却是与爱情无关的平静、镇定、宁静、可靠和信赖等等情绪呢?为什么我初次接近一位和蔼、端庄、令人眩惑的女人,接近一位身份比我高而我从未接触过的贵妇人,接近一个能决定我命运的女人的时候,就立刻感到自由、轻松、愉快,就好像我有充分信心能讨她欢心呢?我为什么一会儿也没感到窘迫、羞怯、拘束呢?我这个天性羞怯、遇事手足无措、从未见过世面的人,为什么第一天,第一瞬间相处,便和她好像有了十年交情而自然形成的那种举止随便、言谈温柔和语调亲昵呢?”
在这段话里,卢梭用了“五个为什么”深情地表白了他对华伦夫人那种无限钟情和无限信赖的爱。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在初出社会感到孤单无助的时侯,特别是正处在青春萌动期还存有“恋母情结”的他,是多么渴望有一个像母亲一样能依靠和信任的美丽女人作为自己生活中的伴侣。
华伦夫人没有辜负卢梭对她的钟情和信赖。华伦夫人陪着这个喊她“妈妈”的少年读书,为他制订了与他的才情相适应的奋斗计划。一开始,卢梭的谋生之路并不平坦,他四处漂泊,四处碰壁。他只好回到安纳西,华伦夫人没有嫌弃他(不管别人怎样说卢梭无能),甚至连一句责备的话也没有,她始终对他抱有希望。她以慈母的爱抚平他的创伤,鼓励他通过搞音乐来出人头地。后来,华伦夫人甚至要求卢梭跟她同居。
卢梭在《忏悔录》中说,“她之所以自荐献身是和肉欲的快乐没有丝毫关系的。我完全确信,她只是想使我摆脱那些几乎不可避免的危险,使我能够保全自己和守住本分,她才不惜违背了自己所应遵守的本分。”(“危险”是指“自慰”——这在当时被认为会严重伤害身心健康的行为),卢梭写道:“她只知道生活中有一种真正的快乐,那就是让她所爱的人快乐。”卢梭以最大的爱心和强烈的乱伦感投入了华伦夫人的怀抱,而她总是以那种温存和平静承受着卢梭的雄武和激动。
作者这样叙述他对华伦夫人的感情:“它也许没有爱情强烈,但比爱情甜蜜;它有时与爱情相连,但却又常常分离;它象友情,却比友情更浓烈,更温馨。”这是一种何等崇高的情感啊!
华伦夫人献给卢梭的是整个世界,她对卢梭的爱“恩重如山”,华伦夫人帮助这个敏感的天才少年淡化了自卑的阴影,卢梭从身体到灵魂,都是由华伦夫人从不可思议的苦难中拯救出来的,他的学识、他对社会的认识都与华伦夫人的引导分不开的。在卢梭眼里,华伦夫人是一位温柔的母亲,亲切的姐姐,迷人的女友。一位女人,能同时拥有如此多的角色,不能不让读者对华伦夫人肃然起敬。
作者曾对在第一次遇见华伦夫人的地方许下他的意愿:“我为什么不可以用金栏杆把这个幸福之地围将起来?”1928年,根据卢梭说过的意愿,为纪念卢梭与华伦夫人相见200周年,法国人真的在那个地方建起了金栏杆。这足以说明,卢梭与华伦夫人之间的爱在经过了几百年的岁月之后,仍然能够打动人心。
有学者评论说:“华伦夫人,是欧洲女性文明的一个缩影,却让人窥见了欧洲女性文明的发展。再没有比欧洲贵妇人的这种光荣传统更能体现欧洲女性文明的魅力了。联系地看欧洲历史,我们几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贵妇人的光荣传统特别是她们毫无保留的热情和卓而不群的才情以及对社会理想的积极参与,使得欧洲女性文明在整个人类文明中显得极为突出和耀眼。”
铁祚庥与吴翔达的不是爱情而胜似爱情的初吻。这种初吻似乎表明与“欧洲女性文明”有相似之处,但这与卢梭时的法国文明时代毕竟还是有两百多年的差距。
铁祚庥是个善良的女孩,其实她大可不必担心被妈妈骂,她的才识、她“爱”的情怀足以受到人们的许和尊重;她的行为表明她能当好贤妻良母。其实人们还是蛮期待铁祚庥能与吴翔达能擦出异样的火花来,倘若这样,对吴翔达是个极大的鼓励和鞭策,或许还能创造出奇迹来,几十年后的中国说不定会产生第二个卢梭也很难说……。
2013年2月28日